1.下列關于氣質類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在一生中是比較穩定的
B.氣質類型不能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
C.膽汁質的人容易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緒的性格特征
D.多血質的人難于形成耐心細致的性格特征
2.投射測驗的特點是( )
A.客觀測驗
B.紙筆測驗
C.結構不明確
D.含有一系列問題
3.下列是我國小學生的一些需要,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選項中層次最高的是( )
A.家庭的現代化
B.安靜的學習環境
C.結交正直、誠實的朋友
D.搞小發明
4.按照思想行為的獨立性劃分,可以將人的性格劃分為( )
A.理智型和情緒型
B.意志型和中間型
C.外傾型和內傾型
D.順從型和獨立型
5.一個人生下來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各有底色。這個底色就是( )
A.性格
B.氣質
C.能力
D.興趣
6.在完成自由命題的作文時,一位中學生選擇作文題目,確定寫作提綱,并評價自己寫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據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完成這項活動主要依賴的智力是( )(易混)
A.經驗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實踐性智力
7.一些自愿到邊遠貧困地區支教的志愿者的行為說明( )
A.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錯誤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強大的力量
C.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并不是絕對對立的
D.不同的人對低級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8.一些孩子對許多事物都很感興趣,但常常只有“三分鐘熱度”,興趣很快又會消失。這說明他們的興趣品質特征是( )
A.廣泛性強,指向性集中
B.廣泛性強,持久性差
C.廣泛性強,效能性差
D.效能性強,穩定性差
9.( )是衡量一個測驗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0.對許多事物和活動都樂于參與樂于探求,主要體現了興趣的( )(常考)
A.敏捷性
B.廣泛性
C.持久性
D.效能
1.C【解析】膽汁質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葉、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整個心理活動籠罩著迅速而突發的色彩,不容易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緒的性格特征
2.C【解析】略。
3.D【解析】犒小發明實現了自我潛能,屬于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需要層次中居最高地位。
4.D【解析】按照個體活動的獨立性程度,性格可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
5.B【解析】氣質是依賴人的生理素質或身體特點的人格特征。氣質具有遺傳色彩,因此答案選B。
6.B【解析】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三種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級執行過程,如確定問題的性質,選擇解題步驟等;操作成分表現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是指接受刺激,將信息保持在短時記憶中,并進行比較,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知識獲得成分是指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負責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與反應,以及對新信息的編碼與存儲。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著核心作用,它決定人們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策略
7.C【解析】需要從低級向高級發展,但高級需要對低級需要具有調節作用,且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性,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結果。并不是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后高級需要才出現,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并不是絕對對立的
8.B【解析】興趣的廣度,是指興趣的范圍大小,即興趣廣泛與否;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指對事物具有持續、穩定的興趣。孩子對許多事物都很感興趣,說明其興趣的廣泛性強;但常常只有三分鐘熱度”,說明其興趣穩定性差。
9.B【解析】效度是指一個測驗工具希望測到某種行為特征的有效性與準確程度。
10.B【解析】興趣的廣度,是指興趣的范圍大小,即興趣廣泛與否。對許多事物和活動都樂于參與、樂于探求,主要體現了興趣的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