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動教育觀的理論依據是( )
A.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
B.三環學說
C.完整語言理論
D.認知發展理論
2.幼兒教師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學方法是( )
A.語言法
B.角色扮演法
C.表揚鼓勵法
D.直觀形象法
3.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含有獨立而鮮明的主題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 )
A.“從整體入手層層深人”的設計思路
B.“從局部入手層層累加”的設計思路
C.“一一分配”的設計思路
D.“整、分、整”的設計思路
4.一般來說,兒童開始用提問方式表露對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歲左右
B.一歲半
C.兩歲以后
D.三歲以后
5.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 )
A.重要位置
B.主要位置
C.首位
D.次位
6.在布置活動區域時,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這是活動區之間的( )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轉換性
D.規則性
7.兒童自第一聲啼哭到咿咿呀呀說話經過了3個發聲階段,即( )
A.單音發聲一音節發聲一前詞語發聲
B.單音發聲一前詞語發聲一音節發聲
C.音節發聲一前詞語發聲一單音發聲
D.音節發聲一單音發聲一前詞語發聲
8.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該目標屬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語言子領域中的( )
A.閱讀與書寫準備
B.閱讀與理解
C.傾聽與書寫準備
D.傾聽與表達
9.語言文學網絡活動是一組圍繞語言文學作品開展的相關活動,每一組網絡活動都包含了學習作品、理解體驗作品、講述、擴展想象與( )
A.創編作品經驗
B.復述作品經驗
C.遷移作品經驗
D.表演作品經驗
10.在幼兒園目前的歌唱教學活動中,常見的創造性歌唱教學主要有:(1)創編歌詞;(2)創編表演動作;(3)處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 );(4)即興歌唱和說話等。
A.演唱形式
B.演唱動作
C.旋律
D.演唱風格
1.D【解析】幼兒語言教育的活動觀以與心理學有關的理論,特別是皮亞杰的認知發理論作為主要依據。
2.A【解析】語言法是幼兒教師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學方法。
3.B【解析」含有獨立而鮮明的主題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從局部入手層層界加”的設計。該模式的特點主要是先讓兒童集中精力感知體驗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某個動機, 然后再從這個動機開始,逐步讓兒童感知體驗以該該動機為核心的局部形象,最后再讓兒童感知體驗整個作品的形象和情趣。
4.D【解析】兒童開始用提問方式表露對世界的困惑一般是在三歲以后。
5:C【解析】幼兒的生命健康是幼兒教育的首要目標,所以也應該是幼兒園的首要工作,具體
參見《幼兒國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6.B【解析】所謂相容性即在布置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7.A【解析】兒童發聲階段的順序是單音發聲一音節發聲一前詞語發聲。
8.D【解析】具有文明的的語言習慣,是語言子領域中的傾聽與表達。
9.C【解析】語言文字網絡活動是一組圍繞語言文字作品開展的相關活動,每一組網絡活動
都包含了學習作品、理解體驗作品、講述、擴展想象與遷移作品經驗。
10.A【解析】處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是常見的創造性歌唱教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