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兒童獲得語言之前,用表情、動作或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情緒,表現出明顯的交際傾向的語言現象是( )
A.語言交際
B.前語言交際
C.交際傾向
D.交際信號
2.幼兒科學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標不包括( )
A.學會使用簡單工具以及使用工具制作簡單產品的的技能
B.學習嚴密的科學實驗方法和步驟
C.培養在操作過程中根據操作目標及時調整操作過程的能力
D.培養對操作過程和結果的思考、調整和修正的能力
3.讓7歲以下的兒童畫在高樓上所見的汽車,他畫的往往不是俯視圖,而是那種側面的、有輪子的汽車;在兒童的畫中,不管明暗、冬夏,樹葉總是綠色的,蘋果永遠是紅色的,這主要表明此時的兒童畫( )
A.表象符號的形成
B.感覺的強調和夸張
C.主觀印象的表現(以自我為中心)
D.內容豐富、技能高超
4.前語言階段感知( )的能力是兒童獲得語言的基礎。
A.語音
B.語調
C.語用
D.語義
5.講述活動是學前兒童學習運用( )進行說話的一種場合。
A.非正式語言
B.正式語言,
C.隨意語言
D.自由語言
6.學前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以滿足自身活動的需要為目的,不帶有任何社會功利的活動是( )
A.生活活動
B.學習活動
C.游戲活動
D.體育活動
7.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好兒童原有的基礎能力水平,并以此為依據著眼于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這一思想體現了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 )
A.實踐性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和諧性原則
D.低耗高效原則
8.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 )
A.旋律
B.節奏
C.調式
D.內容
9.在韻律教學活動中,從復習某個熟悉的動作開始練習新動作學習的活動,或直接從觀察新動作作示范開始的新動作學習活動的方法是( )
A.觀察導入
B.回憶導入
C.基本動作復習或練習導入
D.隊形復習或學習導入
10.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第一步驟是( )
A.選擇教育內容
B.確定教學方法
C.制定教育目標
D.創設教育環境
1.B【解析】語言交際和前語言交際的主要區別在于,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是否使用語言作
為交流的工具。
2.B【解析】幼兒科學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標包括學會使用簡單工具的技能;學習使用工具
制作簡弟產品的技能;墻養對操作過程和結果的思考、調整和修正的能力;培養在操作過程中根據操作目標及時調整操作過程的能力。
3.C【解析】5-8歲的兒童處于概念畫期。這一階段又稱為知覺寫實期,以自我為中心觀察
現實生活,用畫來傳達各種意念,多半用線條勾出平面的二次元輪廓,形象較完整,并注意用相應的色彩表達。
4.A【解析】前語言階段感知語音的能力是兒童獲得語言的基礎。
5.B【解析】與寬松、自由的交談不同,講述活動為兒童提供的是一種相對正式規范的語言運用場合。
6.C【解析】游戲活動是不帶有任何社會功利的活動,是根據幼兒自己的興趣和意愿以滿足
自身活動的需要為目的的。
7.B【解析】發展性原則是指在設計幼兒國的音樂教育活動時,教師必必須準確地把好兒童
原有的基礎能力水平,并以此依據著眼于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最。
8.B【解析】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
存在,但旋律卻離不開節奏的“支撐”。
9.C【解析】基本動作復習或練習導入主要適用于從復習某個熟悉的動作開始練習新動作學習的活動,或直接從感知、理解新動作開始的學習活動。
10.C【解析】制定教育目標是開展音樂活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