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B【解析】有些課堂偶發事件,要及時果斷處理,趁熱打鐵,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B項,一篇命題作文,相信會受到良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親身的感受,寫出的作文真實生動,那位掛座墊的同學或許也能在作文中承認錯誤。
2.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的意思是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故答案為D項。
3.D【解析】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B【解析】實事求是是教師嚴謹治學的基本原則。
5.A【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6.A【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做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做出處理。
7.C【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C【解析】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9.B【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針中規定,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10.C【解析】《丘克和蓋克》是蘇聯早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蓋達爾(1904~1941)的短篇小說,創作于1939年。
11.C【解析】《第七條獵狗》是作家沈石溪的成名作。故事講述的是老獵人召盤巴的第七條獵狗的故事。
12.C【解析】1835年5月8日,安徒生的第一個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第一冊》出版了,開創了文人自覺創作童話的新時代。
13.B【解析】母愛、童心、自然是冰心的三大創作主題,它們在冰心的作品里縮簡為一個“愛”字——愛母親、愛孩童、愛自然。
14.B【解析】十四行詩,源于歐洲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創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稱“彼特拉克體”,后傳到歐洲各國。第一次將十四行詩體引入中國兒童詩創作領域的作家是金波。
15.B【解析】“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因而孔學又被稱為仁學。仁之核心體現在下面這句話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6.D【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要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其中學生的安全,是他們的人身安全;學生的健康,是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生的權益,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益。
17.C【解析】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密切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還有教師富于激勵與想象的傾向性。
18.C【解析】教師要成為“教育家”就要成為研究者,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就要對教學實踐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19.B【解析】《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規定了一系列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承擔事故責任的具體情形,題目所述情形屬于列出的情形之一。
20.C【解析】地方性法規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專稱。地方性教育法規只在該行政區域內有效,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21.B【解析】略。
22.D【解析】在提問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要及時糾正,給學生做一個明確的解釋,一定要讓學生弄明白錯在哪里,不能放任不管。
23.B【解析】解釋型題。關鍵是要抓住需要解釋的對象和結論之間的關系。A、C、D項都沒有談到嬰兒和成人之間形態上的差異是重要的行為線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喚起成年人慈愛的養育之心,而B項老人養寵物涉及了這一點。成年子女離開家后,老年人的這種情感就容易寄托在寵物身上,喜歡養寵物。
24.B【解析】略。
25.A【解析】B項雨果和司湯達都是法國作家;C項福樓拜是法國作家,海明威是美國作家,易卜生是挪威劇作家;D項卡夫卡是奧地利作家,艾略特是英國作家。
26.D【解析】第三學段側重對文章表達順序、作者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等的把握,句中的表述不全面。
27.A【解析】北半球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此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28.A【解析】A項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其他選項的內容。
29.A【解析】一般推理題。根據這四個人的陳述可知,小林比小楊早,小袁比小林早,小夏又比小袁早,從而可得小楊回來最晚。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30.(1)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具有可塑性、依賴性和向師性。材料中的小輝在新的班主任的正確指導下,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這體現了可塑性的特點。
(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在可能性,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新班主任對小輝父親說的話表明該班主任認識到小輝處在發展過程中,后來小輝能夠成為著名企業家,也是與班主任的指導分不開的。
31.(1)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
(2)從上述案例分析,小明不懂得禮讓與寬容;不懂得幫助別人、奉獻愛心、關心別人;不懂得與別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32.(1)“循序漸進”的含義是要想攀登到科學頂峰,必須用謹嚴和忍耐的習慣掌握科學的初步知識,學會做科學中的細小工作。其次,要尊重事實,不能無根據地推測和假設。最后,以事實為依據,從事實中分析知識及規律,創新理論。
(2)這句話的意思是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只要人類存在,就有必要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學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即使有兩次生命,研究的時間也遠遠不夠,仍有很多領域要探索,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所以,科學不僅需要畢生精力,更需要高度緊張和熱情。
三、教育寫作題
33.略。